1、痔疮
大便出血一般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,呈滴血或喷射状,血色鲜红,血与粪便不混合。痔疮引起的大便出血、患有痔疮解大便时鲜血常与粪便相混,有时伴有痔核脱出,形成水肿,嵌顿时可发生疼痛,严重的痔疮患者可导致贫血。
2、肛裂、肛瘘
血色一般为鲜红,且与粪便不相混,也不含有黏液,表现为大便后滴鲜血,尤在硬结大便时更易发生。肛裂导致的大便出血,血色鲜红,滴出或手纸擦后有血迹,且便后有肛门剧烈痛疼。
3、细菌性痢疾
大便常为脓血样,每次量不多,常伴有里急后重感;慢性期为间断性发作的黏液、脓血便。
4、阿米巴痢疾
大便多呈果酱样,或呈暗红色,量较多,常伴有脓性黏液,患者多有发热、腹胀、腹痛及里急后重表现。
5、血吸虫病
有疫水接触史,常表现为慢性腹泻,大便呈脓血样或为大便出血。
6、溃疡性结肠炎
大便一般为黏液脓血样便,重者可为血水样便。出血混有黏液或呈脓血便,伴有腹痛、发热、便频等。
7、肠套叠
排出黏液血便,常不含大便。
8、直肠、结肠息肉
血色鲜红、、血与大便不混合。直肠息肉、乙状结肠息肉引起的大便出血。便后有鲜血或暗红色血液染于大便之外,直肠息肉偶伴有息肉脱出。
1、便血可引发缺铁性贫血:便血,很容易使患者体内丢失大量的铁,引起缺铁性贫血。缺铁性贫血一般发展缓慢,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,贫血较重时则会出现面色苍白、倦怠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心悸、心率加快和体力活动后气促、浮肿等,一些患者甚至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易激动、兴奋、烦躁等。
2、对于儿童来说,缺铁性贫血可引起小儿细胞免疫功能缺陷,降低血液的摄氧能力,使机体各器官、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,导致小儿抵抗力差,容易患病;
3、对于女性患者来说,贫血容易导致女性肾脏浓缩功能减退,患者常有多尿、尿比重降低、性欲降低等症状,女性贫血患者还常会出现月经不规则、过多或减少、皮肤干燥、毛发枯疏等症状;
4、贫血对老年人的危害比较大,贫血导致血红蛋白数量减少,人体内红细胞携带氧的数量也会减少,下去就会导致体内各个脏器在缺氧的状态下工作,很容易导致各种相关疾病的出现。同时,贫血对老人神经系统也有影响,患者很容易出现头晕、失眠、烦躁的症状。
5、便血可能预示着多种肛肠疾病的出现便血作为一种常见症状,其出现往往预示着一些肛肠疾病的出现。而在众多肛肠疾病中,痔疮、肛裂、直肠息肉、结肠息肉、溃疡性结肠炎甚至是直肠癌都会出现便血现象,但每一种疾病引发的便血却又有所不同。
1、先治好胃肠道疾病
首先治好胃肠道疾病,这就需要我们在饮食中增加功能性低聚糖的摄入。大便干燥的治疗,其中以水苏糖的作用效果较佳。水苏糖是一种直达肠道的为益生菌提供的营养,能为胃肠道内有益菌提供营养促进其繁殖,抑制致病菌的生长,有效消除肠道炎症,促进溃疡免得愈合。从而恢复肠道健康,避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例如:结肠炎、肠炎、胃炎等,在疾病发生以后也会促进胃肠疾病的,有效防治大便出血。
2、内服外涂
如果说大便时肛门不痛光有血那说明是“痔疮(内痔)”,如果说大便时肛门痛并有血那说明是“肛裂”,不过不要紧的,这是常见病,自己可到药房买“三七化痔丸”内服再加上买“马应龙麝香痔疮膏(栓)”外涂(内塞)很快会好的。
3、药物调理法
药物调理法。可以用朴硝,花椒以10:1的比例加开水冲泡熏洗。也可以每日大便后坚持用温水洗浴,外敷九华膏,五倍子散或黄连膏等。
1、脾胃虚寒证
证候:便血紫黯,甚则黑色,腹部隐痛,喜热饮,面色不华,神疲懒言,便溏,舌质淡,脉细。
病机:中焦虚寒,统血无力,血溢胃肠。
治法:健脾温中,养血止血。
方药:黄土汤加减。
常用药:灶心土、炮姜温中止血;白术、附子、甘草温中健脾;地黄、阿胶养血止血;黄芩苦寒坚阴;白及、乌贼骨收敛止血;三七、花蕊石活血止血。
2、肠道湿热证
证候:便血色红粘稠,大便不畅或稀溏,或有腹痛,口苦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濡数。
病机:湿热蕴结,买络受损,血溢肠道。
治法:清化湿热,凉血止血。
方药: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。
常用药:地榆、茜草、槐角凉血止血;栀子、黄芩、黄连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;茯苓淡渗利湿;防风、枳壳、当归疏风理气活血。
3、气虚不摄证
证候:便血色红或紫黯,食少,体倦,面色萎黄,心悸,少寐,舌质淡,脉细。
病机:中气亏虚,气不摄血,血溢胃肠。
治法:益气摄血。
方药:归脾丸加减。
常用药:党参、茯苓、白术、甘草补气健脾;当归、黄芪益气生血;酸枣仁、远志、龙眼肉补心益脾,安神定志;木香理气醒脾;阿胶、槐花、地榆、仙鹤草养血止血。